本网讯(新闻中心记者团 周欣妮、徐倩雯🍓、邝洪林、林銮)11月13日下午🤶🏻,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来我校举办题为“我与共和国的火箭事业”的专题讲座。副校长吴忠魁🧓🏼、九游会平台相关负责人及两百多名师生到场聆听。

出身草根🚵🏼⚂,自强不息
龙乐豪有一长串头衔😌:中国工程院院士🏘、战略导弹与运载火箭技术专家⛓️💥、长征三号甲🏅、乙👨🏼🏫👨🏼⚕️、丙火箭总设计师与总指挥、国家月球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……但在开场白中,龙乐豪院士却用三句话介绍自己:一个“70后”的老人👩🦼,一个农民的儿子,一个从牛背上走下来的火箭设计师🐟。
龙乐豪院士1938年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,母亲早逝,很小的时候就随父亲干农活。少年时期☁️,躲过日本兵的刺刀,逃过国民党抓壮丁,还为父亲送过牢饭。他深切理解“弱小受人欺,民安靠国强,国强靠强军”的道理。新中国成立后,龙乐豪进入华中师大附中完成中学学业🐎,由于喜欢国防教育与军事常识,在高中毕业的前夕🤹🏿,萌生立志国防的信念👩⚕️,报考大学时选择国防院校。
学生时代的龙乐豪十分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,他自言智商并不出众,但十分勤奋,相信勤能补拙。他说:“因为我的基础并不好🅰️,上学也比较晚。我不承认我特别聪明🦃,但也不太笨⚱️。勤奋👮🏻♂️,是最主要的。”并认为成功“三分靠聪明,七分靠勤奋”。同时,怀着对国家的热爱与感恩之情💇♂️,他立志要为国家做些有用的事情,特别是在国防上。

勇于攀登🧛🏿🫦,铸造一流
怀抱着报国之志,龙乐豪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自动控制专业,毕业后被分配至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总体设计部,从此投身国防科技事业🎡。龙乐豪坦言,工作之后发现自己知识面狭窄🤷🏼,弥补的办法就是主动再学习——“干中学、学中干”。
大学毕业后的龙乐豪主要从事长征三号以及长征三号甲🩵、乙、丙四种运载火箭研制。他从技术员起步👨⚕️💪🏽,历任主任设计师、副总设计师、总设计师⛹🏿♂️、火箭系列总设计师、国家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等。
为了共和国的火箭事业🛌,龙乐豪呕心沥血👩🏽🦱,殚精竭虑。由他提出的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末速调节方案,至今仍在沿用,为提高导弹命中精度与长征火箭入轨精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首任长征三号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时,负责三级自生增压系统等开创性课题研究设计,落实三级动力系统试车“缩火故障”和首次飞行中二次启动故障纠正措施,取得良好效果🫷🏻。他用一发低温推进剂火箭连续三次加注🧚🏻♀️、两次泄出、六次点火试车🚣🏼,开创了我国航天史先例,这不仅为火箭研制缩短了一年左右的时间,还为国家节约了数千万科研经费🙋🏽♂️。其领导研制的长征三号甲✍🏻、乙、丙火箭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👨🏼🍳。
但龙乐豪的成长道路并非一帆风顺😞🦺。1996年2月,他担任总设计师的“长三乙”在首飞试验时星箭俱毁👩⚖️,龙乐豪称当时的压力如“泰山压顶”。但是,作为一个真正的航天科技工作者,他面对泰山压顶不弯腰,坚持信心查故障,经过90天的艰苦奋战,他和他的团队成员,终于查明故障原因是一个电子器件失效。经过改进📭,1997年8月20日,长三乙再次起飞,将美制菲律宾卫星发射成功。这段经历,龙乐豪终身难忘。
如今🦛,长征三号系列已是我国高性能的运载火箭,也是我国提供对外商业发射服务的主力运载火箭,已经发射了73次,将73颗国内外卫星送入预定轨道🦽,为和平利用太空作出了巨大贡献🥖。
对于成功与失败😠,龙乐豪院士表示:“我经历过辉煌的成功,也品尝过惨痛的失败🥒。这些经历使我面对荣誉时,淡然平和🛀🏽,面对失败时泰然无惧,磨砺出宠辱不惊的秉性。”
寄语青年,成才报国
龙乐豪院士对于青年学子们寄予厚望,希望同学们牢记“国家兴亡🏄🏽♂️,匹夫有责”的爱国古训,珍惜学生时代的黄金学习期,学习立身做人🧑🏿🦰。
龙乐豪希望同学们热爱科学📱,“遥望深空、探寻未来🥐、脚踏实地”👩🏻💻,同时也要学会做人👨🏼✈️👂🏿、做事⚛️、做学问。他指出,做人就要有好品德👚,做好人;做事就要有好本事🙍♀️,做好事🤰🏽;做学问就要耐得住寂寞👩🏼💼,要知不足🦤⛸。此外🎪,还要正确对待自己、他人和社会。他还提出🧖🏼:个人素质=(知识+能力)X品德🧑🦲,并强调品德居三要素之首🎂。
“人过花甲心未老🚌,为创名牌自奋蹄。”这是龙乐豪院士的自勉之词。讲座最后,龙乐豪院士表示🪸🤾🏿,我虽老骥伏枥,但情系航天,仍将为问鼎长天尽绵薄之力。他还勉励同学们既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妄自菲薄,并用藏头诗“龙腾巴蜀菠萝坳,乐见新星上九霄🧑🎓🗒。豪情犹在黄昏近🎅,盼得后生逞天骄”表达对青年的期许。
编辑:廖洪辉